第二章 零岁教育重要的"临界期"指什么?
"降生後的瞬间"才是幼儿教育最关键的时期我认为,对一个成长期的人而言,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最适合做什么是教育上的一大问题。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临界期",无论做什么事情,一旦错过了一定的时期,人就很难培养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有时间制约。这个时期是能否掌握某一功能的重要分水岭,因此将这一时期称作"临界期"也许是最好不过的了。关于"临界期"的实验,其中被引用最多的例子是关于猫的视觉实验。把一只刚出生的猫放在四面墙壁画有横线的环境中喂养,两个礼拜後,当这只猫进入一般的环境时,猫的视力会出现障碍,此猫不认识竖线,只认识水平方向的横线。也就是说,当猫生下来后,如果只看横线,不看竖线,猫就不具备看竖线的能力。这意味着,在猫生下来的两周时间里,由他获得正常视力的"临界期"。据说,当猫生下来后,用布蒙住他的一只眼睛;那么当此猫长大后,在把布取下来时,该猫的这只眼睛的视力就一直没有发育。
当我们调查引起猫眼视力障碍的原因时,发现猫的身体并没有发生什么异常。猫本来就具备看的功能,只不过是在猫眼能力的发育时期,没给他适当的环境而已,所以猫眼没有发挥出它的应有能力。
人的情况也一样。据说,当我们给一个天生的盲人做手术并让他(她)获得视力后,该盲人过了五岁,还是目不能视。眼睛看到的信息进入大脑后形成完整的图像。但是,如果大脑的成像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那么大脑就不能将眼睛看到的物体组成图像。也就是说,大脑的视觉神经细胞接受外部刺激后,促成视觉神经网络的发育,从而在五岁之前完成目能视物的过程。但是,如果人超过五岁,即使刺激它的视觉神经细胞,她才的神经网络也很难正常发育。
我们知道,当人生下来后,它的脑细胞网络就接受刺激,并通过刺激使人脑得到发育和形成。最近,人们在研究大脑功能发育的不同时期,他们相信不同的机能发育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最佳时期。
不仅是看的能力,而且人所具有的其他能力,再开始时都是以潜在的方式存在。潜在的能力只有接受刺激,才能成为真正的能力。因此,如果人的潜在机能不接受锻炼,人的这方面能力就会被淹没,永久地从这个人的身上消灭。就跟人一开始就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一样。
最先对世人公布存在临界起的著名人物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昆拉多.劳轮滋博士.她发现鸟类有"铭记"的现象。一只经过人工孵化的鸟出世后,会把最先看到的物体当作自己的母亲和保护者,然后平静地跟着她走。
但是,听说这种"铭记"也要在小鸟孵化后的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才能产生。因此,这种"铭记"与其说是"临界期"倒不如说是"临界时"。
即便港生下来的小鸟把气球认作了"自己的母亲",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心智的发育和萌芽。
当我们在考虑临界期的问题时,我开始觉得不仅人体机能隐藏着临界期,而且人在心智的选择上也隐藏着几个严密的临界期分支。关于心智发育的临界期问题,以前几乎没有人涉及,但是,正如谚语所说,"百岁看小"。一个人小时候形成得性格和思维定式,在她长大后是很难改变的。一个心里有问题的孩子,其问题会持续到他长大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临界期所种下的孽障。
也许大家会觉得,我向大家说临界期,说过了临界期就无法挽回的话语是故意吓唬大家,其实我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光从结果看来,大家的解释是:理所当然。可是,以前大家想没想过自然界当中存在着象临界期那样的严密法则呢?我想大家没有,这是正我想说的。因为大家觉得理所当然而忽视了法则的存在,所以只有当日出现某种结果和困难时,大家才会变得惊慌失措。
出生后15分钟在母子(女)身上会发生什么?
从1975年后,美国发生了许多关于母子(女)关系的新问题 ,如母亲虐待子女问题,孩子得了自闭症等心理障碍疾病等问题。
原因之一是因为婴儿出生后就马上被放进了新生婴儿时,从而使母亲失去与婴儿接触的时间。婴儿出生后不能和母亲相见会导致母子(女)关系不和。如果婴儿早产,婴儿一出生就被长时间的放进保育器当中,婴儿在出院之前都难得和自己的母亲见上一面。如果,回到家后,母子(女)关系不好,母亲不好好抚养婴儿,甚至有虐待婴儿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报纸上被大写特写。
母子(女)最早的接触应在什么时间之前为好呢?我的瑞典朋友,医学工作者唐.沙桐曾为此作过试验。
实验分两组进行。一组按医院通常的程序进行生产,婴儿生下来后给他(她)两体重,进行一系列的处理(30分钟),然后把婴儿交给母亲看一眼,之后抢走,放进新生婴儿室,使母婴分开。另一组设定了母子(女)接触的时间。婴儿出生后,进行6分钟左右的必要处理,然后让他(她)趴在母亲的肚子上,之后用毯子盖住婴儿和母亲的腹部。接触约5分钟后,把婴儿往母亲的胸部挪一挪,使婴儿能吮吸母亲的乳房。母婴接触的时间约15分钟。然后按医院通常的程序进行处理,把婴儿放进新生婴儿室。之后的情况和条件与第一组一样。
这15分钟的差距是如何反映到母亲和孩子的身上的呢?唐.沙桐对这两组母婴的情况进项了追踪调查。调查共考察35个项目,并分36个小时后,一个月后,一年后和两年后等四个时间段来进行。结果表明,这两组母婴在两年后还因这15分钟而存在差距。
其差距不仅表现在婴儿的哭泣次数上,还表现在母亲的行动上。
和婴儿有过15分钟接触的母亲常常爱抚婴儿,报婴儿,亲婴儿,对婴儿说话等。和婴儿没有过接触的母亲则很少爱抚婴儿,对婴儿的清洁过分敏感,总担心婴儿尿湿了尿布。而且,在抱怨带孩子烦人,带孩子辛苦的问题上,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尤其是男孩子与母亲的关系问题上,两者的差别就更加明显,这是十分有趣的问题。
在此实验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研究的是古力布兰特大学的古拉乌斯教授。他也发现:两年前,在孩子生下来的三天之内,能否给母婴创造15分钟的接触机会,会影响到两年后母亲对孩子的誉爱以及言行举止。根据这种观点,古拉乌斯博士首先提出了"母子(女)情结"的看法。它的研究对后来的美国小儿医学和心理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确实,母亲和孩子早早接触会对母亲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唐.沙铜箔使研究发现:孩子出生后的15分钟是母子(女)关系的分水岭。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如何对待孩子的好奇心?
下一篇:零岁教育(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