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类型教育的推进

第五章 类型教育的推进


来源:宝宝成长网  作者:佚名

人的认识和电脑的认识完全不同

人是通过什么方法去认识某一个事物的呢?为了了解这个问题,我曾经偷偷地对别人看报纸的方法进行观察。
虽说是看报纸,却没有哪一个人是一字一句去看的。一般都是一个版面看上一、两秒钟,然后再看下一个版面。也许有人觉得纳闷:他们在看报纸么?在看,他们在一个劲的找自己想看的地方看,当他们在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时,他们会根据需要记到脑子里。
可以说,大部分人都在用这种方法看报纸和周刊杂志。不,准确的说不是看,而是翻阅。
有一种说法叫"用眼睛的余光看"。我们用这种方法看报纸。一眼看上去,就能了解整个版面的内容。因此,与其说是"看",倒不如说是"浏览"更贴切。我把这种认知和认识的方法叫"类型认识"。
我下面所说的内容稍稍有点专业性。类型认识的用语在计算机领域十分流行,而且类型认识的研究也十分热门。可以认为,这种研究的次序是颠倒的。为了开发高度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必须首先解决人的类型认识结构问题,然后才能研究如何将人的类型认识应用到计算机当中去的问题。但是,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白:人的类型认识和计算机的类型认识完全是两码事。
现在有"数码"和"模拟"两种说法。如果用这两种说法去套,那么人的类型认识就是"模拟"性的,而计算机的类型认识则是"数码"性的。例如,画面上有一点。计算机为了发现这一点,必须将整个画面从头到位扫描一遍;而人则不同,他只要往画面上看一眼就能瞬时地找到那一点。
如果根据第四章 中"左脑和右脑"的观点,也许我们就会好理解一些。即,人的类型认识具有右脑性的特点,计算机的类型认识具有左脑性的特点。

婴儿有原封不动的接收影像的"特殊能力"

近二十年来,我一直主张孩子是把事物作为类型去接受的,即进行类型认识。在《母亲从零岁开始教育的方略》一书当中,我也曾使用"类型与年龄"的词语,以对零岁的特征进行说明。
我在陪孙子一起玩的时候,就开始注意到孩子的类型认识问题。当时,我孙子的年龄还很小,说话还不是很利落。从我家的公寓,能看到窗外闪烁的霓虹灯。当我用手指着一个个的霓虹灯考问他时,他看了一眼上面的文字和标牌,就能准确地说出"那是日立"、"那是丰田"和"那是NEC"等等。这令我十分惊讶。
而且,不仅我的孙子,而且许多幼小的孩子也有这方面的"特殊能力"。当他们看到某辆车时,他们能说出车的种类。当他们听了两、三遍的广告词以后,他们能记住广告词。我想,象这样让大人吃惊的事情绝对不会少见。
可以认为,孩子常常能发挥这方面的"特殊能力"是因为孩子和大人的认识方式存在着差异。
例如,当你看到"COCA COlA"的招牌时,你是通过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去认,然后才读出"可口可乐"的呢?还是把招牌的变形的字体作为一个整体去看,然后才认识"可口可乐"的呢?这两者是存在差异的。
我从发生在我孙子身上的事情开始注意到:孩子具有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去看的能力。但是,我发现:即使在教育机构,孩子的这种能力也没有得到重视和理解。
因此,我一有机会就向大家呼吁,要重视孩子们的"特殊能力";一有时间就赶紧收集有关孩子"特殊能力"的资料。在此过程当中,我原来对类型教育的模糊认识也变得明朗起来,并且越来越认识到类型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通过"类型认识"去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类型"一词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已被广泛使用。"类型"一次来自英文"pattern",而"pattern"译成日文后,它的意思很难把握。
通过查阅字典,我们发现"pattern"的日文意思有"模范、型、式样、机构组织、模样、纸样、模和图案"等。而且对于一些我们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抽象事物,如"活动的类型"和"人际交往的类型"等,我们也常常使用类型一词。这些

|<< << < 1 2 3 4 5 6 7 8 9 > >> >>|


·上一篇文章:第六章 向零岁的可能性挑战
·下一篇文章:第四章 从右脑开始培养人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china-baby.net/news/youjiao/074313111703A2GG97CH31HDJ88H79.htm


相关新闻


教育部将全面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

白 阳


中国美术馆筹建国家艺术藏品保存修复中心 推进卷轴绘画的保护

应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