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传统的早期教育错在哪里?

第三章 传统的早期教育错在哪里?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程也惊人的相似。
例如,十七世纪,法国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布雷斯·帕斯卡,他创造了著名的阿斯卡法则,并写下了《暝想法》一书。他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在失去妻子以后,他将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到儿子的教育上,甚至不惜辞去公职。十九世纪著名的大物理学家维廉·汤姆森和它的哥哥詹姆士·汤姆森,他们的父亲是一位苦学的农夫。小的时候,他们的父亲对他们的教育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据说,诗人歌德也得到过父母的教导。在当军人的父亲和聪明的母亲的教育下,歌德八岁就能够读写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
十九世纪的约翰·斯图瓦特·米尔在他《自传》的第一章 中,记述了父亲对他的教育。文章的开头写道:"我从父亲那里接受了非同寻常的教育。一般,孩子的童年常常是在无为中度过的,然而从我童年所受的教育来看,孩子在童年能够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和技能。"
类似上述的例子举不胜举,在木村所协的《早期教育和天才》以及其它研究才能教育的书籍当中就列举了许多例子。
我在这里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重新研读这些例子,发人深省的地方还很多很多。

早期教育的最大问题是过于"有效"

也许早期教育并没有取得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是其卓著的功效却不容我们否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样一种事实:许多在工作中惠泽于民,并以其才华而名垂青史的杰出人物,都是在上述的特殊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这些接受特别教育的孩子,会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惊人成绩,而产生其它"并发症"。
二十多年前,在东南亚某国出现了一个据说是两千年才有一位的天才儿童。这位少年的智商高的不能测量,远远高于当时的智商最高值197。具推算,这位少年的智商指数达到210,从而被记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三岁时,他不仅能说本国语言,而且还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德语等。四岁时到日本上电视,向公众展现他天才的风貌。令日本观众震惊的是:一道大学入学到似的不定积分难题,他只用了三分钟就正确无误地算了出来。
这位天才少年八岁时也到日本来过,后来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某电视台为了探听究竟,专门就少年后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但是也不知道少年在哪里。唯一获得的信息是:那位4岁就在大学当旁听生的少年,17岁参加全国高考统考时,考是考上了,但平均成绩只有65分。在全部考上的2763名考生中排名第2420位。现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已除去了他的名字。关于他真实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但是,对他的中伤和各种猜测却无所不至。
写这位少年的书有三本之多,但是书中却没有片言只语提到教育方法的问题,只是一味地罗列该少年的优秀成果,如出生三个月就能说"爸爸,妈妈",一岁就能够解答微积分等。不过,从少年父母同意日本媒体披露少年的才能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想像:少年是接受过相当热心的特别教育的。
不知为什么,在中国会时不时有天才少年的诞生。而在日本,这样的少年却闻所未闻。但是,只要幼儿教育做得好,就一定会产生令人吃惊的成果。于是,孩子的父母开始觉得孩子是天才,社会上也沸沸扬扬地传说:这孩子是天才。这样一来,"早期教育"不久偏离正轨,"早期教育"的形象不就受到损害了吗?
要把优异成果的出现看作一件好事情,最重要的事做好后面的工作。如果不能把孩子显露的才能进一步发挥出来,不能把孩子显露的才能和其它别的才能结合起来,孩子才能的显露就变成了炫耀,父母过高的期望也会随之落空。而且,对孩子而言也十分不利。
一般人对才能教育和早期教育持批评的看法,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他们担心象刚才所举的例子一样,即使少年小时候多么具有学习的才能,如果他不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不能凭才能从事一项

|<< << < 1 2 3 4 5 6 7 8 > >> >>|


·上一篇文章:第四章 从右脑开始培养人
·下一篇文章:第二章 零岁教育重要的"临界期"指什么?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china-baby.net/news/youjiao/0743131248C411FH4464I30FAJ6G97.htm


相关新闻


传统湖笔工艺为新生命留下记忆

翁忻旸


中国传统工艺亮相法国国际文化遗产展 图

李根兴


上千封传统家书在京展出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魏梦佳


中国传统艺术雨中绽放意大利古城

金宇


中国传统艺术雨中绽放意大利古城

金宇


传统年节学文化 元宵风俗知多少 组图

佚名


杭州:传统“年味课” 迎接中国年 图

徐昱


西藏着手制定传统手绘唐卡地方标准

黎华玲


山东将恢复设立1000个“乡村记忆”村落 传承乡村传统文化

孙晓辉


六地传统年画“老字号”齐聚恭王府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姜潇